宮廟巡禮

公館福德宮 福德正神

主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其他神明│關聖帝君、天上聖母
成立時間│清代建
所屬里別│萬年里

宮廟簡介│
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可以保佑農業收成、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之神為社神是上古即有的自然神,自君王至平民百姓,都立社祈求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

歷史源由│
公館福德宮於清代募建而成,至今已經三百多年,又稱「公館土地公」。原廟百餘年前建於羅斯福路四段底,再於民國61年遷建至羅斯福路五段60巷,民國81年大幅翻修,並特地自中國大陸訂製石雕龍柱及壁雕裝飾,頗費心思。民國93年參加大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都是耕莘,於民國99年核准,取得建築執照撤除重建中,目前暫處羅斯福路五段42-1號。

風景特產│
公館福德宮左前方的小巷(汀州路四段23巷)為日治時期(1921-1965)鋪設的萬新鐵路舊道,鐵路由萬華火車站沿汀州路一、二、三段,過基隆路後接路口小巷至此,直通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口,再由羅斯福路通往新店。過去這裡非常繁華熱鬧,也是當地民眾信仰重要宮廟。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線萬隆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5段42-1號

連絡電話│
02-2933-6227

 

 

文山溪洲福德宮 福德正神

主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其他神明│媽祖、尪公、太子爺
成立時間│始建於 1741 年內奉祀土地公,現址於民國八十年興建迄今。
所屬里別│萬和里

宮廟簡介│
本福德宮興建迄今歷近280年,堪稱重要史跡,而土地公奇靈無比,保佑地方,有求必應,正是「福德顯赫造溪洲,正神應化賜萬和」。

歷史源由│
本福德宮始建於1741年,內奉祀土地公係陳仲惠、邱煥兩老先生由福建省同安縣恭請來台。1927年被洪水沖毀,土地公由陳江湖先生迎回家中供俸,嗣與高旺興先生奔走聚資重建。民國49年因修堤防遷建於溪洲街103巷30號前。民國80年又因興建快速道路而遷建現址。

風景特產│
本宮後有寶藏巖,前有新店溪及景美溪匯流之「溪洲河濱公園」。

交通資訊│
羅斯福路聯營公車站-師大分部站、武功國小站下車即達。

地址│
位於師大分部右後方,即溪洲街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口的位置,廟址是溪洲街臨16號。

連絡電話│
0932-915-189

傳真│
(02)2935-8130

電子郵件│
bs-011@mail.taipei.gov.tw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清水祖師

主神聖誕│農曆正月初六日
其他神明│太上道祖、金母娘娘、觀世音菩薩、北極玄天上帝、五穀先帝、天師真人、雷聲普化天 尊、日月星三童子、九天玄女、法主公、中壇元帥、文昌帝君、地藏王菩薩、(北港、鹿港、崙背、麥寮、 朴子等五尊 ) 天上聖母、關聖帝君 ( 恩主公卜關平帝君、周倉將軍、齊天大聖、保生大帝吳真人 ( 大 道公 )、濟公禪師、福德正神、虎爺公、中五營、上五營
成立時間│大約乾隆五年 ( 公元 1740 年 )
所屬里別│萬慶里

宮廟簡介│
本廟源自建廟成立。廟務管理均是廟祝,至民國65年間才組織管理委員會,民國93年底要請高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民國95年12月6日正式完成登記並取得財團法人證書(95證財字第33號)為財團法人。同時組織為董監事會,高主任委員昌倫為董事長。至現在是第二屆。

歷史源由│
大約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先民(安溪人)於清初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蓬萊山張巖(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三尊『老祖、二祖、三祖』渡海來台,從溪尾(淡水)溯河而上到梘尾(景美)溪子口靠岸,在河邊興建廟宇供奉。因溪邊泥沙淤積,其時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四月,乃遷移現址,至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建竣。民國65年成立管理委員會,民國95年12月6日完成財團法人萬慶巖清水祖師廟登記成立。

文物介紹│
萬慶巖祖師廟是三門二殿的格局,殿內屋頂為三川脊形式,正脊與垂脊有剪黏裝飾,廟中的磚雕及交趾燒凸顯出寺廟的時代風格,華麗精緻。 萬慶巖祖師建築特色,從滬尾(淡水)現存有三項古蹟,「門開甘露」扁額、道光戊戌年所遺留下來的「石雕香爐」、「鸞筆」等,改建所留下些樑柱木材(拆除)。非常值得一看。具有182年的歷史,廟裡宮奉的神像都是由福建泉州府安溪縣清水巖奉遷,古色古香的古物可代表清水祖師廟走過的時光。

風景特產│
鄰近有「溪口國小」,正左方有「萬慶公園」,正前方有筆架山及景美溪(霧里薛溪)和新店溪河濱公園內設有各式活動運動場所。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淡水線-景美站三號出口,市公車278、915、666、棕12,於景福站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萬慶街124號

連絡電話│
02-2932-8612

傳真│
02-8935-1287

電子郵件│
wtemple.wl@msa.hinet.net

 

 

景美集應廟 保儀尊王

主神聖誕│農曆五月二十五日
其他神明│ 申國夫人、天上聖母、大德禪師 ( 楊五郎 )、 福德正神、文昌帝君、太歲君星、中路財神趙元帥
成立時間│大約乾隆五年 ( 公元 1740 年 )
所屬里別│萬行里

宮廟簡介│
保儀尊王相傳玉皇大帝感念張巡、許遠的志節,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之亂擾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清朝時安溪人又移民到台北,視之為鄉土的保護神。

歷史源由│
景美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保儀尊王(即尪公),市定三級古蹟,分香自福建安溪大坪集應廟。相傳是唐代安史之亂與張巡死守睢陽的許遠,因保衛國土不屈而死的壯烈氣慨,死後受人們崇祀。唐末,河南光州高、張、林三姓族人因動亂逃亡,最後安抵福建安溪,後為感激保儀尊王的庇祐,乃建廟祭祀,名為「集應廟」。清乾隆年間,三姓族人又渡海來台,仍將保儀尊王奉為守護神。後來三姓分立,各自建廟,高氏族人於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於景美國小南側建廟,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再遷建於景美街現址。

文物介紹│
景美集應廟保留台灣傳統廟宇的特徵,具備兩殿、兩廊、兩護龍的標準格局,精美的燕尾及細緻的剪黏是一大特色。廟內保有清代同治年間製作的木製香爐和咸豐年間製作的尊王座椅、保儀尊王本尊神座,以及十多對柱聯文字,是文山區唯一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廟宇。

風景特產│
集應廟周邊是著名景美夜市,許多排隊小吃如水煎包、蚵仔麵線、豆花等老店,深受在地居民的喜愛。廟後方的景美山仙跡岩雖只是市區小郊山(海拔144公尺),卻是俯瞰市景的好位置,新店、中永和、公館及淡水河可以盡收眼底。因為山頂處有塊大石,相傳仙人呂洞賓在上面留下了足跡,大家都叫它仙跡岩。

交通資訊│
搭公車251、棕12、666、915、673、505、棕6、660、棕2、市民小巴至文山二分局或景美國中站下車,或搭捷運新店線於景美站1號出口出站後步行1分鐘即可到達。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街37號

連絡電話│
02-2932-8612

傳真│
02-8935-1287

電子郵件│
wtemple.wl@msa.hinet.net

 

 

景美代天宮 天上聖母

主神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其他神明│ 三清道祖、瑤池金母、觀音佛祖、五聖恩主
成立時間│民國八十年
所屬里別│萬行里

宮廟簡介│
媽祖被漁民和航海者奉為海上保護神,是在海上活動者共同信奉的神祗,祈求能逢凶化吉。媽祖亦被認為具有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等神職,因此多為臺灣、中國、東南亞沿海的人民所信仰。

歷史源由│
景美代天宮是景美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位於景興路與景中街交口往上的山坡上。景美代天宮所奉祀的媽祖,是民國70年廖姓人士由崙背的奉天宮分靈而來,現在的廟宇是民國80年開始興建。代天宮一樓的正殿是奉祀天上聖母媽祖,中間除了有一尊大媽祖的神像外,神龕上還供奉15尊體型較小的媽祖神像,左右兩側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中間還有三尊三太子神像。

文物介紹│
如意:行儀時高功(主持儀式的法師)的法器,由玉、木、骨等雕製。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彩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呈圓形,三點暗喻「道化三清」之意,亦象徵一心尊三寶(道寶、經寶、師寶)。相傳如意為黃帝戰蚩尤之兵器,具有辟眾魔、宣寶經之法力。現今道教行儀時,只有高功可以手持如意。

風景特產│
前有景美商圈早、夜市,後有仙跡岩步道風景區。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線至景美站下車步行景中街即看到牌樓。
284(回程)、74(回程)、251、253、666、673、660、505、915、棕2、棕6、棕12、市民小巴5,至景美國中站往景興路、景中街口步行約2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景興路201巷12弄8號

連絡電話│
02-2934-4568

傳真│
02-2934-4568

電子郵件│
wtemple.wl@msa.hinet.net

 

 

仙跡岩廟 孚佑帝君

主神聖誕│農曆五月十八日
其他神明│聖母媽祖、釋迦牟尼佛、 地藏王菩薩、福德正神
成立時間│民國三十五年
所屬里別│萬行里

宮廟簡介│
孚佑帝君拜正陽而上輔玉皇。賜寶劍而下降妖怪。遍行十方行大化。默遊三界救群生。總督九關傳玉旨。護持三教闡金輪。九皇贊仰煉雲砂。中天職理參辰曜。龍沙會上號玄師。紫府宮中居法位。宏誓未完,此心未泯。方方垂訓,處處顯神。敕封三十三天大法宮中,代天宣化,親身救劫,誓願度人。真廣慈尊。

歷史源由│
仙跡岩廟位於海拔144公尺的景美山上,建廟以前,信徒於狀若仙人足印的岩石上放置香爐供信徒焚香膜拜。現址有一岩石上留有似人足跡因而得名「仙跡岩」,相傳為呂仙祖(呂洞賓)自萬華飛至此處落腳,再一躍至對山猴山岳而留下。原僅有香爐供民眾膜拜,民國35年發起建廟,鄉民熱烈反應,協助開山造路,經不斷修繕始得現貌。
仙跡岩廟樓上主祀神孚佑帝君(呂祖純陽仙翁呂洞賓),信眾奉稱為仙公,右配聖母媽祖,左配釋迦牟尼佛,樓下分別奉祀地藏王菩薩及福德正神。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日為仙公聖誕,有慶祝祭典;另外農曆元月七日至九日有拜春斗之祈求平安禮斗法會,農曆九月七日至九日亦有拜秋斗之九皇星君禮斗法會的祈福祭典活動。

風景特產│
因該地自然生態豐富及步道繁多,現為登山客及地方民眾的最佳休憩場所。而登至仙跡岩就可以見到台北周遭的美麗城市如煙火點綴。仙跡岩廟,前山後山有長壽路、登仙坡、凌雲路、明遠台、消遙嶺、御風亭、抱根石等景觀,廟前正殿石柱其中一副對聯刻上「仙氣此山中風光鍾秀,跡痕留石上雲樹生春」,頗能形容仙跡岩意境。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淡水線-景美站2號出口,沿景美國中步行5分鐘,可抵達登山口。
284(回程)、74(回程)、251、253、666、673、660、505、915、棕2、棕6、棕12、市民小巴5,至景美國中站往景興路、景中街口步行約2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景興路268巷28號

連絡電話│
02-2932-6818

 

 

順天宮 天上聖母

主神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其他神明│ 觀世音、恩主公
成立時間│ 1975 年(民國 64 年)
所屬里別│興豐里

宮廟簡介│
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可以保佑農業收成、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之神為社神是上古即有的自然神,自君王至平民百姓,都立社祈求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

歷史源由│
公館福德宮於清代募建而成,至今已經三百多年,又稱「公館土地公」。原廟百餘年前建於羅斯福路四段底,再於民國61年遷建至羅斯福路五段60巷,民國81年大幅翻修,並特地自中國大陸訂製石雕龍柱及壁雕裝飾,頗費心思。民國93年參加大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都是耕莘,於民國99年核准,取得建築執照撤除重建中,目前暫處羅斯福路五段42-1號。

風景特產│
公館福德宮左前方的小巷(汀州路四段23巷)為日治時期(1921-1965)鋪設的萬新鐵路舊道,鐵路由萬華火車站沿汀州路一、二、三段,過基隆路後接路口小巷至此,直通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口,再由羅斯福路通往新店。過去這裡非常繁華熱鬧,也是當地民眾信仰重要宮廟。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線萬隆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5段42-1號

連絡電話│
02-2933-6227

 

 

興福巖清水祖師廟 清水祖師

主神聖誕│農曆五月十八日
其他神明│ 觀世音菩薩、保儀尊王、媽祖、 福德正神、中壇元帥、財神爺
成立時間│民國 88 年 5 月 14 日安座
所屬里別│興豐里

宮廟簡介│
興福巖清水祖師乃清乾隆年間,陳、高兩姓祖先,特選久年老樟頭,雕塑二尊金身,恭奉保佑平安渡台,迄今兩百餘年。日據時代醫藥缺乏,祖師起乩驅邪避煞靈驗無比。抗戰期間,顯靈指點躲避美機,文山區未被轟炸,祖師恩澤。

歷史源由│
清水祖師又名祖師公、黑面祖師、蓬萊祖師、麻章上人、昭應大師,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小姑鄉,一身道骨,專心修禪,住麻章施醫濟藥、舖橋造路,被尊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福建清溪大旱,祖師祈雨,立獲甘霖,榮受四次敕封。後住蓬萊山精舍門前有石泉清冽,命名清水巖,清水祖師仙號由此。住清水巖時有畬鬼相約鬥法,置祖師洞中,以火薰烤七日夜,祖師毫髮無傷,只有臉被薰黑如鐵,而得名黑面祖師,將敗將收為五營護法主將。

文物介紹│
道教法壇上道士用以發號施令的旗子。旗面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五行,並鑲以齒狀色邊,配有飄帶一條,旗桿一般為藤製。旗子上書有:「令」或「敕召萬神」等字。

風景特產│
鄰近台北花木批發市場、公館水源市場商圈、客家文化主題會館、台大校園等……可以滿足購物、運動休閒、學習知識等各項休憩生活。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淡水線萬隆站2、3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公車236、606、660、74、棕6、棕11、252,武功國小站或景明街口站,步行約5分鐘。

地址│
台北市興隆路1段99巷6號

連絡電話│
02-8931-1832

 

 

台北文山興安宮 福德正神

主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其他神明│觀世音菩薩、呂純陽仙公祖、三太子、關聖帝君、媽祖、上帝公等
成立時間│民國六年
所屬里別│興安里

宮廟簡介│
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可以保佑農業收成、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之神為社神是上古即有的自然神,自君王至平民百姓,都立社祈求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

歷史源由│
台北文山興安宮建於1917年(民國6年),當時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名為永豐煤礦)時,因應採礦工人入礦坑前需祭拜土地公祈求平安而設立。建廟之初,為容不下一人的小廟,曾於民國40年重建。永豐煤礦曾停採一段時間,留有賴琳松(當時為礦工的工頭)為首等12戶未遷居,繼續管理興安宮。

民國63年再次採礦,由賴氏發起於民國68年重建廟宇,並於73年擴建。附近麥田山莊興建時,為使基地完整,經協調廟宇往外遷建,由建設公司出資建造二層樓粗胚,再由信眾集資修飾外貌,於民國83年完工。為一民間常見多神祇廟宇。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聖誕及廟慶時,皆有進香慶典。

文物介紹│
興安宮是台北市少數同祀土地公與土地婆的土地公廟。文山興安宮的文魁夫子十分靈驗,每當考季前往興安宮許願的考生絡繹不絕。

風景特產│
廟後方的景美山仙跡岩雖只是市區小郊山(海拔144公尺),卻是俯瞰市景的好位置,新店、中永和、公館及淡水河可以盡收眼底。因為山頂處有塊大石,相傳仙人呂洞賓在上面留下了足跡,所以大家都叫它仙跡岩。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淡水線萬隆站2、3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公車236、606、660、74、棕6、棕11、252,武功國小站或景明街口站,步行約5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仙岩路16巷64號

連絡電話│
02-8663-2817

 

 

福興宮 福德正神

主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其他神明│觀世音菩薩、呂純陽仙公祖、三太子、關聖帝君、媽祖、上帝公等
成立時間│清咸豐九年(1859 年)
所屬里別│興旺里

宮廟簡介│
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可以保佑農業收成、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之神為社神,是上古即有的自然神,自君王至平民百姓,都立社祈求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

歷史源由│
福興宮位於北市文山區興隆國小對面,為十五分庄最早的廟宇,始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原為供奉「福德正神」石碑的小廟;光復初年重建廟宇,供奉土地公與土地婆;民國64年再次擴大廟宇規模,於66年完工,供奉更大尊的土地公及興建美輪美奐的戲台。目前神殿下方仍保有「福德正神」的石碑供信眾敬拜。

文物介紹│
始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原為供奉「福德正神」之石碑。匿在大都市中的景美「十五份福興宮」,建廟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民國64年擴建後,又陸續增蓋了戲台,建物彩繪斑斕。

風景特產│
文山區興字頭的里有十里,皆是昔日興福庄聚落的範圍。漢人開墾之前為霧裡薛社原住民漁獵場所,嘉慶之後人們慣稱「十五份庄」,光復之後又改名興福村。

交通資訊│
搭乘捷運木柵線至萬芳醫院站,出站後沿興隆路步行至福興路右轉,接著馬上左轉左手邊路旁巷內,約10分鐘左右可到。
搭乘捷運新店淡水線於公館站1號出口,轉搭530、236至「興隆國小(B)」站下車,再往福興路方向步行約3分鐘可到。

途經公車路線│
(A)0南、606、673、棕2、棕6、棕11副 (B)0南、253、606、671、673、棕11副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福興路5號

連絡電話│
02-2930-9628

 

 

振王宮 五府千歲、池府

主神聖誕│池府王爺 - 農曆六月十八日
其他神明│ 天上聖母
成立時間│民國 74 年
所屬里別│興得里

宮廟簡介│
台北振王宮為斗六振王宮台北行宮。王爺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以鄭成功父子及其部屬的影射、轉化。第二種為英靈王爺,就是「功國神靈」的祀典神祇,其生前有功業,成神後又有靈顯,於是被奉為王爺,具有安境護民、獎善懲惡、驅逐邪崇職司,如開漳聖王、靈安尊王等。第三種為瘟神王爺,原為戰死沙場或死於瘟疫,後經不同階段的演化後,轉為逐瘟、護航之神,甚至擴大職能為醫神、保境安民之神,亦有代天巡狩欽差神的特殊職司。

歷史源由│
斗六張家公聽令旗來至台北奉安朝拜,日來香火鼎盛,也受到地方上的肯定而來起義。

文物介紹│
七星劍、籤筒等替信眾消災解厄。

風景特產│
前有萬芳醫院及捷運站,後有仙跡岩,左側為中國科技大學。

交通資訊│
捷運文湖線萬芳醫院站,公車236、綠2,萬芳醫院站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3段192巷8弄19號

連絡電話│
02-2230-9897

 

 

台北凌振宮 五府千歲

主神聖誕│李府王爺 - 農曆四月二十六日、 池府王爺 - 農曆六月十八日 、吳府王爺 - 農曆九月十五日、 朱府王爺 - 農曆八月十五日 范府王爺 - 農曆四月二十七日
其他神明│觀世音菩薩、太乙真人、南嶽聖君、濟公禪師、武財神、地藏王菩薩、 關聖帝君、福德正神、五府千歲夫人、萬善爺 ( 囝仔公 )、文昌府、 中軍府、中壇元帥、五營將軍、太歲星君、虎爺將軍。
成立時間│民國66年
所屬里別│華興里

宮廟簡介│
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可以保佑農業收成、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之神為社神是上古即有的自然神,自君王至平民百姓,都立社祈求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

歷史源由│
公館福德宮於清代募建而成,至今已經三百多年,又稱「公館土地公」。原廟百餘年前建於羅斯福路四段底,再於民國61年遷建至羅斯福路五段60巷,民國81年大幅翻修,並特地自中國大陸訂製石雕龍柱及壁雕裝飾,頗費心思。民國93年參加大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都是耕莘,於民國99年核准,取得建築執照撤除重建中,目前暫處羅斯福路五段42-1號。

風景特產│
公館福德宮左前方的小巷(汀州路四段23巷)為日治時期(1921-1965)鋪設的萬新鐵路舊道,鐵路由萬華火車站沿汀州路一、二、三段,過基隆路後接路口小巷至此,直通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口,再由羅斯福路通往新店。過去這裡非常繁華熱鬧,也是當地民眾信仰重要宮廟。

交通資訊│
捷運新店線萬隆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5段42-1號

連絡電話│
02-2933-6227

 

 

木柵忠順廟 保儀大夫

主神聖誕│農曆四月初十日
其他神明│保儀尊王、保儀大夫夫人、觀世音菩薩、玉封尊王、 關聖帝君、地藏王菩薩、福德正神
成立時間│ 1920 年
所屬里別│順興里

宮廟簡介│
相傳玉皇大帝感念張巡、許遠的志節,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之亂擾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清朝時安溪人又移民到台北,視之為鄉土的保護神。

歷史源由│
木柵忠順廟興建於1920年,全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忠順廟」,又名保儀大夫廟,主祀雙忠神保儀大夫之道教廟宇。

忠順廟共分五殿,主殿祭祀主神為河南節度副使、敕封保儀大夫的張巡,陪祀為保儀尊王許遠及捨身殉難大夫公夫人林氏。左右殿供奉觀音佛祖(內灶觀音)、關聖帝君、玉封尊王、福德正神、地藏王菩薩、孚佑帝君等神像。

保儀大夫張巡為唐朝天寶年間南陽(今河南鄭州市)人。安祿山之亂時,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寡不敵眾,張巡率兵支援,合兵後約得六千八百人,死守孤城。被圍數月後,糧盡援絕,張巡不得已只好殺夫人林氏讓士兵充飢,但最後實在無力固守城池。城被攻破後,張巡不肯投降大罵賊兵,許遠及兵士們也都忠勇不屈,最後全城兵員皆被殺害。後來朝廷為感念兩人忠勇護國,於是立廟奉祀,並敕封張巡為保儀大夫,許遠為保儀尊王。

據老一輩說法,早年木柵地區多半為農田,經常遭遇蟲害,影響農收無以為計,紛紛赴廟祝禱或迎神像遶境,保儀大夫頗具神威。每年出巡遶境前必會下起大雨,使得幼蟲被大雨打落無法成蟲,也就能順利收成。相傳當年北台灣恭請保儀大夫神像遶境者竟逾三百餘村莊,因百姓以小轎迎大夫巡視田園,故暱稱「尪公」。「尪公」,也是從十九世紀以來台北盆地內最為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

文物介紹│
忠順廟的祭典在四月初十尪公生日,每九年有一次大祭。四月初七繞境,範圍到貓空山區、政治大學、木柵路、辛亥路、木新路一帶,即過去內湖庄樟腳、下崙尾等地。

過去則流傳保儀大夫不能用番鴨祭拜,因為安祿山的緣故。現在祭品供物在廟方的主導下,以素品為主。

交通資訊│
公車251、綠1、綠2、611、66,忠順廟站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中崙路13號

連絡電話│
02-2939-4852

 

 

木柵福德宮 福德正神

主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其他神明│土地婆
成立時間│清乾隆六年 ( 西元 1741 年 )
所屬里別│木柵里

宮廟簡介│
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可以保佑農業收成、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之神為社神,是上古即有的自然神,自君王至平民百姓,都立社祈求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

歷史源由│
木柵福德宮建於清乾隆六年(西元1741年),為木柵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歷經數次修建,現今建築外貌於民國79年擴大修建而成。其祭祀範圍圈遍及整個木柵地區及外地,香火鼎盛。
本廟原未陪祀土地婆,相傳二、三十年前土地公托夢信眾想娶妻,於是獻土地婆給土地公作伴。

風景特產│
近木柵市場、明道國小。

交通資訊│
公車236、棕6,木柵一分局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2段204巷1號

連絡電話│
02-2939-7976

 

 

木柵集應廟 保儀尊王(張巡)

主神聖誕│農曆五月二十五日
其他神明│申國夫人、法主公、保儀大夫
成立時間│建於光緒二十年(西元 1894 年)
所屬里別│木柵里

宮廟簡介│
相傳玉皇大帝感念張巡、許遠的志節,封之為神,專司驅逐禾苗害蟲之責。在黃巢之亂擾河南光州一帶時,高張林三姓遷往福建安溪,後在安溪大平鄉建集應廟祭拜,清朝時安溪人又移民到台北,視之為鄉土的保護神。

歷史源由│
保儀尊王的祭祀,由木柵區與淡水坪頂、義山分祀,七年駐木柵,二年駐淡水。每逢出駐淡水時,均殺豬公祭拜;迎回時稱為迎香。民國肇建前,於現政大校園內(舊名渡船頭)處設香埔稱硬桌,不吝惜來自各陣頭大吃雞、鴨、魚、肉等。

民國後改為軟桌,由各戶負擔費用。於民國四十年間,木柵鄉長張乾生認為民眾每年農曆2月1日保儀尊王聖誕,宰神豬祭拜太過鋪張浪費,甚至有無法繳小孩學費者。於是與耆老商議,改為九年一次迎香遶境活動,九年一次出香宰神豬祭典。

文物介紹│
六座匾額:「聰明正直」、「保我黎民」、「大平世澤」、「澤被東南」、「惠我無疆」皆為光緒甲午年所立。「睢陽忠烈」為集應廟重建時的匾額,「澤被東南」匾額為中法戰爭時有功。另有鎮廟開基香爐。

風景特產│
近木柵市場、木柵國中。

交通資訊│
公車251、236,木柵國中站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1段137巷86號

連絡電話│
02-2939-6572

 

 

木柵天和宮 正一天師

主神聖誕│農曆十月二十六日
其他神明│三清道旨、天上聖母、關聖帝君、觀音大士、玄天上帝、五府千 歲、中壇元帥、福德正神
成立時間│成立時間於 1976 年
所屬里別│木新里

宮廟簡介│
張天師煉丹修長生之道,謂老君授以正一盟威符籙、三五斬邪雌雄劍、及陽平治都功印、平頂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並賜以天師印綬,又賜以正一真人之號。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制定道教儀式,創立道教規條,天師道遂成為正式道教派別。

歷史源由│
天和宮恭奉以張道陵(祖天師)為主神,配祀三清道旨、天上聖母、關聖帝君、觀音大士、玄天上帝、五府千歲、中壇元帥以及福德正神神尊。

天和宮由創建人王金吉先生,於民國65年承奉張天師之命,位於永和地區雕刻寶像,並濟世度眾。後又奉張天師之命,須遷至木柵地區濟世度眾,並由信徒陳金發先生建議成立委員會。創建人王金吉先生於民國86年歸真後,由現任住持陳錦發延續廟務,並於民國105年成立「社團法人臺北市天和張府天師慈善會」。

文物介紹│
菩薩顯靈託夢於王金練弟子,叮嚀有尊白玉菩薩寶像隱埋其古厝後山土中一甲子,欲出土濟世普渡。天和宮委員們南下挖出埋藏以久之瓷製寶像,該寶像雖有淤砂塵土,卻絲毫未損尊嚴法相,至今仍令信徒們稱讚敬畏奇蹟。

風景特產│
近木柵市場、木柵國中、景文高中。

交通資訊│
公車251、236,木柵國中站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永安街22巷17號

連絡電話│
02-2939-4536

電子郵件│
tianhangong@gmail.com

 

 

木柵聖尊廟 感天大帝

主神聖誕│農曆五月十七日 ( 宮慶 )
其他神明│保儀尊王、保儀大夫、三奶夫人、法主聖君
成立時間│大廟落成於 1988 年
所屬里別│博嘉里

宮廟簡介│
聖尊廟,主祀感天大帝(許遜真君),為道教淨明宗教主,台灣民間閭山派紅頭、黑頭法師尊奉為祖師爺,著名法術之神三奶夫人、法主聖君亦為感天大帝門下弟子。

另外信眾也常將許遜、孫思邈、吳本三位醫術之神合稱保生大帝。

歷史源由│
民國75年,許姓宗祠派下員大會,感於原有公廳老舊窄小,乃議決運用租地被政府徵收之補償款,於木柵路四段123號現址興建宗祠。興建過程中,許姓先祖因受許姓守護神(感天大帝)及保儀尊王、保儀大夫等眾神感應庇佑,供奉神像於地方。

經全體派下員同意,將宗祠再增建一層做為寺廟。於民國77年農曆5月17日完竣入火安座,恭請主神感天大帝,扶乩賜名「聖尊廟」,恭奉感天大帝、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法主公、三奶夫人、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等眾神聖駕,供地方信士參拜。

文物介紹│
本廟300年開基神尊,由泉州派師傅雕塑,神韻金身堪為古典藝術。

風景特產│
四層樓建築,遠眺二格山,座落捷運站前,車水馬龍。鄰近更有動物園、貓空纜車、福德坑滑草場公園……等名勝景點。

交通資訊│
開車:國3甲木柵交流道下,往木柵方向行駛約3分鐘,右手邊即是本廟建築。

捷運:【木柵站】下車,出口正前方即是本廟。

公車:【捷運木柵站】下車,門口站牌即是本廟。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23號

連絡電話│
(02)2230-9280

電子郵件│
qw093392610736@gmail.com

 

 

中正嶺安祿宮 福德正神

主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其他神明│中壇元帥、三清道祖
成立時間│西元 1819 年前
所屬里別│博嘉里

宮廟簡介│
土地公廟「庇佑宮」經百餘年風吹日曬已顯破舊。民國五十年代,土地公托夢給今安祿宮「道明」法師,要他募款擴建廟宇,後人遂決定於土地公廟現址擴建,峻工後改稱「安祿宮」。由於原有土地公廟「庇佑宮」被包在「安祿宮」內,因此當地居民習慣稱呼「廟中廟」。大廟是「安祿宮」,小廟是「庇佑宮」,門聯是:「萬古英靈將,今辰福德長」,都是供奉土地公。

歷史源由│
「安祿宮」現址稱「忠正嶺」,是清朝年間行旅往來六張犁與木柵、景美間落腳休息處。嘉慶年間先民在此集資興築小土地公廟供人祭拜,因此舊稱「土地公嶺」。

文物介紹│
忠正嶺安祿宮,山路從廟左(面對時)階梯下去。安祿宮算是另類的廟中廟,廟前簷下有座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庇佑宮」,小廟旁還有塊石碑「嶺頭石碑」,立於嘉慶年間,記錄著土地公嶺古道的歷史。距今約二百年古石碑(嘉慶年間)紀載庇佑宮(本宮原名)重修時留存之捐助功德芳名錄。(據傳,福德正神於此濟世已歷2660年)

風景特產│
土地公嶺古道、軍功山步道。

交通資訊│
開車:國3甲木柵交流道下,往台北方向行駛約10分鐘,莊敬隧道上方。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和平東路4段66巷80弄39號

連絡電話│
02-2230-3619

 

 

清龍宮 南天文衡關聖帝君

主神聖誕│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其他神明│中壇元帥、三清道祖
成立時間│民國 54 年
所屬里別│政大里

宮廟簡介│
清龍宮早期草創於民國54年,由現任主持黃如玉(師姨)與開山先師黃鴻琳一同建立,秉持救世渡化降駕扶乩,在木柵集英街一處日式平房刻苦清修,更在眾弟子善信大德共同扶持下,於民國73年始建廟於現址。開枝散葉,迄今善信大德弟子遍佈全台,感應眾人,並延伸觸角至世界各地。

其宗旨為行其正道,代天行化,推崇關聖帝君忠孝仁義之遺風。建廟至今,仍不斷以主神(南天文橫關聖帝君)弘道之精神發揚光大,感應天地之正氣,將關聖帝君之忠義濟世精神,溫暖社會,廣布神恩,庇護萬民。

木柵清龍宮「斬皮蛇」遠近馳名,針對帶狀皰疹(俗稱皮蛇)運用獨特治療手法,同時舉行祭祀,祈求神明庇佑,藉由神助脫離病痛。因口耳相傳,「斬皮蛇」聲譽遠播,廣受信眾推崇。

風景特產│
木柵清龍宮位於木柵的後花園「猴山岳」,鄰近台北市立動物園、新北市深坑區老街。站在清龍宮大殿前,可清楚眺望101大樓。

交通資訊│
開車:國3甲木柵交流道下,往動物園方向行駛約10分鐘。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新光路2段74巷20號之1

連絡電話│
02-2939-8145

 

 

指南宮 純陽祖師(呂洞賓)

主神聖誕│農曆四月十四日
其他神明│玉皇上帝、三清道祖、三官大帝、斗姥元君、六十太歲、釋迦牟 尼佛、大成至聖孔子、亞聖孟子
成立時間│清光緒 17 年 ( 西元 1890 年 )
所屬里別│指南里

宮廟簡介│
孚佑帝君(呂仙祖)是位身分複雜、身兼數職的神仙,儒教將祂列為五位「文昌帝君」之一,稱為「純陽夫子」、「純陽大仙」;佛教則稱「文尼真佛」,認為祂是菩薩之一;道教視祂為八仙之一,尊為「妙道天尊」,又尊祂是道教純陽派祖師,故稱「純陽帝君」。

孚佑帝君即為八仙中最為人知的呂洞賓,亦為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呂洞賓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景仰,被尊稱為呂仙、呂祖、呂祖師、純陽祖師,閩南及台灣信仰稱「呂仙公」。與關公、岳飛、灶神及豁落靈官合稱「五恩主」。

民間理髮業者則奉祂為守護神,尊稱為仙祖;在福建民間則流傳「呂洞賓,顧嘴沒顧身」之諺,並將呂仙祖作為「乞食神」,亦有將病弱小孩認作呂洞賓義子或契子契女的習俗。指南宮內也有多位信徒或其子孫認呂仙祖為契子女,祈求一生平安順遂。

歷史源由│
指南宮位於台北市南邊靠近木柵政大的山丘上,又名仙公廟,建於清光緒17年,主祀呂洞賓,素有道教聖地之稱,香火鼎盛。 清光緒八年,淡水知縣王斌林來台履任時,將呂仙祖分靈迎奉來台,起初供奉於艋舺(今萬華)玉清齋,其後景美街鄉民因傳染病病逝,當地士紳請呂仙祖神像至景美,疫情漸平。

士紳感念神恩,有瀕死後康復的劉姓地主捐出現址土地建宮,並以「呂恩主(呂祖)在天庭居於南宮」、「濟世度人必須要指南針」之意,將宮名定為「指南宮」,寓意為天上南宮。時為清光緒十六年。指南宮初建時為簡陋草茅型建築,佔地有限,但因呂仙祖威靈感應,信徒日增,主事者誠心建設,歷經多次擴建,發展至今規模宏大。

文物介紹│
指南宮為純中國式廟宇建築,金碧輝煌、莊嚴肅穆。主建築包括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大成殿,另設有禪房、靜室、祈夢室等空間。

凌霄寶殿建築富麗宏偉,雕繪巧奪天工,氣宇軒昂。大雄寶殿位於正殿後方,供奉泰國佛祠,金黃色圓頂建築,四周有多尊佛像盤坐,是指南宮最具雄偉氣勢的建物。大成殿則位於指南樂園後方,殿內供奉孔子、孟子、曾子及堯舜三官大帝,為儒、道、釋三教合一之宗教勝地,亦為台灣傳統建築藝術代表。(資料引自指南宮)

風景特產│
占地72公頃,木石雅逸、花團錦簇,清幽步道、古意台階蜿蜒其中。登高遠眺台北盆地,視野遼闊,夜景絕美,是觀景、朝聖、休閒之絕佳勝地。

交通資訊│
開車:由國道三號木柵交流道下,沿萬壽路上山可達前山停車場,或建議經貓空方向,由後山停車場進入。

捷運:搭乘木柵線至動物園終點站,轉搭貓空纜車,於指南宮站下車。

公車:搭指南客運530至指南宮終點站下車即達;另可於捷運萬芳站或動物園站轉乘小型公車10路或棕15上山。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115號

連絡電話│
02-2939-9922

 

 

救千宮 九天千歲

主神聖誕│農曆六月十五日
其他神明│太上道祖、觀音佛祖
成立時間│民國五十六年創宮
所屬里別│老泉里

宮廟簡介│
本宮自民國56年歲次丁未創宮於公館後,善信日眾,香火鼎盛。其後凡九易宮址,至民國70年,仰沾神恩,擇定廟址。經開山住持洪陳菊妹之擘劃,向李天來等君洽購廟地,並承眾善信之熱心捐輸,經之營之,基礎草創,爰擇吉於民國71年歲次壬戌之秋八月初三日榖旦入火。神威顯赫,庇佑四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本宮仰體聖恩,每年循例於是日擴大慶祝,願我善信,竭其虔敬之心,同沐神恩,共襄盛舉焉。

歷史源由│
本宮位於木柵貓空老泉里,主要奉祀九天千歲,即商朝聞太師,亦被尊稱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俗稱雷祖,統領雷部24天君,威靈顯赫。

民國56年創宮於公館後,善信日眾、香火鼎盛。後因空間限制,九易宮址,至民國70年才擇定老泉里現址,經開山住持洪陳菊妹擘劃,於民國71年竣工落成。救千宮歷經九次遷移,終於在山明水秀的木柵老泉里山坡上建立永久宮廟。

此尊神明能行三化體:一能滅罪消愆,二能延壽錫福,三能降神驅鬼,可謂有求必應。主尊常諭示信眾,要行孝道、重仁義、憐憫眾生為懷,進而為神宣道,為人渡苦。

文物介紹│
巨石龜為救千宮緣由之一,源自竹圍浮現之巨石。民國73年增設登山休息室整地時發現,該巨石自然伸出狀如龜頭、背脊如龜殼,四肢宛現,頻傳此為稀有神異之物。

貓空天然巨石龜巧妙對向101大樓,跨掛筆架,形成「文筆顯現」之象,鼓勵學子求學上進。

風景特產│
救千宮登山步道,結合信仰與自然景觀,是貓空地區的重要文化與生態場域。

交通資訊│
公車:萬芳社區捷運站搭乘東南客運小11路,經景美女中、大春山莊至救千宮。

貓纜園遊公車右線由杏花林站繼續前行約900公尺,即達救千宮天然巨石龜站。

直達路線:由木新路二段255號經恆光橋接老泉街45巷直行可達。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老泉街45巷25號

連絡電話│
02-2939-1311

傳真│
02-2939-1411

 

台北元太道堂 太乙真人(太乙救苦天尊)

主神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一日
其他神明│三清道祖、南嶽聖君、申豹天尊、哪吒太子爺
成立時間│民國八十三年
所屬里別│萬興里

宮廟簡介│
「太乙真人」乃七重天的天子,本尊即為太乙救苦天尊。天尊為渡化眾生,願受十八次輪迴,倒駕慈航,在人間生活修行、行醫濟世、教化眾生。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綜理救度拔薦之事。又稱「太一救苦天尊」,號「東極青華大帝」,乃「東王木公」之炁分身所化,又稱為「青玄上帝」,是道教信仰之天尊,綜御萬類。其職司包括天界考核群仙、人間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三重功能。

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記載:天尊具無量神通及智慧,能為人解厄、除難,能破邪、伏魔、救一切苦。化身無限,救苦救難,故又尊為「太乙醫王」。

歷史源由│
「元太道堂」成立於民國83年。供奉主神為「太乙真人」,是「太乙救苦天尊」之化身,又稱「太一救苦天尊」,號「東極青華大帝」,亦敬稱「太乙救苦天尊 青玄上帝」。

天尊綜御萬類,其職司為:天界考核群仙(如阿彌陀佛)、人間尋聲救苦(如觀音菩薩)、冥界救拔亡魂(如地藏王菩薩),亦即掌管三界。天尊以大威神力、大智慧力,懷普渡眾生之悲願,世稱大慈仁者,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在道教神尊中地位極為崇高。

道堂匾額題名為「太乙真人」,乃七重天聖尊,其聖像為天尊第二十六世化身,專行醫濟世度人。

太乙真人於民國69年降駕於台北凌振宮,因悲憫高池海伉儷熱心公益,護持宮廟;高夫人又為弟媳許女士生產時血崩患病而苦惱,設香案誠心祈請上蒼。天尊受其真心感動,即為許女士醫治病情,解除厄難。自此開始救度眾信及高氏家族等人。

期間,經眾多善信護持,於民國82年聖誕吉日,為「太乙真人」以數百年牛樟木雕成七尺金身開光,遂將天尊聖座供奉於秀明路二段現址,高氏房舍定名「乙明道堂」,同時成立「乙明道堂同修聯誼會」,各界參禮者甚多,凡有困難祈求協助者,莫不如願,濟人無數、聲名漸開。

元始天尊於民國93年頒賜今名「元太道堂」,並以「普救眾生、關愛社會、愛護萬物、教化人心」十六字四大慈示,勉勵弟子積極投入公共慈善事業,利益社會大眾,將「慈愛世界行」推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文物介紹│
民國80年辛未年開始籌措廟宇經費及雕塑太乙真人金身。感恩聖尊指引,貴人相助,在新竹竹東木材廠尋得近700年巨形牛樟木。其橫切面如元寶之型,具有財源之寶像。

民國102年完成太乙真人坐騎——九頭獅石雕。

風景特產│
元太道堂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貓空與指南山腳下,緊鄰國立政治大學。附近文風鼎盛、交通便利,捷運動物園站轉車步行數分鐘可達,是適合民眾參禮與進修的好場所。

交通資訊│
捷運:動物園站下車,轉乘236、282、綠1、611公車,於萬興國小或大誠高中站下車。

地址│
台北市文山區秀明路二段112巷9號

連絡電話│
02-2234-5118

傳真│
02-2939-0931